ABOUT US
關于我們
工人強則制造業強,制造業強則國強!
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總就業人口為7.76億人,其中技術工人有1.65億,約占21%,而其中高技能人才4700萬人,僅占就業人口的6%。
“中國制造2025”需要更多本領高強的技術工人支撐,呼喚更多大國工匠。但現實情況是,在不少工業企業,工人境遇不佳,收入低、待遇低、尊榮感低、存在感低。“四低”痛點使年輕人不愿接力選擇工人職業,跳槽離職現象和技術傳承斷層現象嚴重。
今天誰來當工人?未來誰來當工人?這是為工人問,更是國家制造業發展之問。
曾經是全國人民羨慕的行業。但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始,社會上許多人對當工人漸漸失去興趣,現在許多工廠更是出現了招工難;有些職業院校、大中專畢業的學生,寧可在社會上跑,也不愿意當工人。甚至有些學生進工廠當了工人,也不愿意讓親戚朋友知道自己在工廠上班。
他們為什么不愿當工人?
乏味無趣
我國擁有一支廣泛的技術工人隊伍,非高技能工人占據了技術工人中大部分的比例。隨著我國經濟的日益發展,工業尤其是制造業越來越需要一支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
然而,工作單調乏味、生活條件差等問題,讓不少人特別是年輕人選擇了不當工人。
“難道我就要在這三點一線的生活中度過一輩子嗎?”今年20多歲的孫文靜在深圳一家工廠上班,工廠、食堂、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讓她覺得非常無趣。“工廠里面就這樣,打工無非就是混時間,攢一點錢,然后自己出去做點小生意。”孫文靜說,在廠里從一線普工做到管理層很難,晉升需要相關的學歷和人脈關系。
南京科技職業學院大三的學生夏鵬說,他去年在一家外資化工企業的生產車間實習,原本期待能在實習中增加經驗,到工廠后卻發現,工廠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很高,每天的工作只是看著生產線上的機器運轉,偶爾做一些搬運的體力活兒。而且,許多核心技術來自國外,由核心團隊掌握。
“工廠需要的是勞動力,不是技術工人。”夏鵬的專業是機電一體化技術,在工廠里用不到太多的專業知識,也接觸不到核心技術,就算正式入職后,職位晉升的前景也不明朗。看著身邊的同學都在公司做銷售或自己創業,夏鵬覺得在工廠工作,社會價值不高,還經常要倒白班和夜班。最終,在實習結束后,夏鵬選擇了離開。
長沙市電子工業學校教師柳進兵說,現在的學生大都是90后,家庭情況整體比以前好,對生活有追求,有些企業沒有綠化、空調,住宿條件不好,沒有熱水器等,都讓學生不滿意,從而不停地換工作。
不體面不光榮
在多省市,現階段我國技術工人的收入水平偏低。在一般企業,工人工資大多在3000多元到4000多元。在企業干了20多年到30年的老工人,工資也就4000多元到6000元之間。這樣的工資水平,在今天的房價、物價、教育、醫療等成本較高的情況下,生活已是捉襟見肘,更談不上體面生活了。
“工人的社會地位和待遇偏低,導致年輕人選擇其他謀生手段,不去學技術。”從業20多年的中車齊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貨車分廠電焊工張敬華說道,“現在我們國家高技能人才緊缺,且老齡化趨勢嚴重,呈現斷層現象。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甚至存在老一輩高技能人才想要把絕技訣竅傳承下去,卻找不到好徒弟的現象。”
而且在第三產業瘋狂發展的今天,同樣如果學習技術,往往需要2年以上的學習,可能又需要1到2年工廠實踐,但是獨當一面的時候,遇到的問題往往不是定式化的;而打個比方,學習電腦制作動畫等第三產業技能,僅僅需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最多1年,最后實際應用時,大部分都是定式化的東西,并且可以獲得一份不錯的報酬,同時對外說出去也可以比較有面子。
我國目前的教育體制仍然是重學歷,輕技能;企業重管理,輕技能。一些企業只考慮眼前利益,對職工教育投資和技能培訓力度不夠,致使我國技術人才后備力量斷層。
也有些企業對政府重視高技能人才的執行力不夠,無法切實解決實質性問題。
“現在90后乃至00后大專生對職業的選擇更加多元。”南京科技職業學院電氣與控制學院辦公室主任王蓉說,隨著“雙創”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校園文化,學生的就業渠道更加豐富,在選擇職業時更加注重個人價值的實現,更喜歡從事有挑戰性的工作。
同時,由于自動化水平的提高,現在許多工廠的一線崗位對工人的技術能力并沒有非常高的要求。對于大專生來講,不能發揮專業專長,而工廠也不愿意提高這些崗位的薪酬水平,因此人員流失成為一種常態。
王蓉與許多畢業的學生都保持著聯系,不少學生在離開工廠后,選擇到企業從事銷售等工作,也有不少選擇參軍或者繼續深造。“比起在工廠,這些就業方式更能讓學生獲得自我價值認同。”
發展空間窄
高級技術工人的培養周期長,而現有的工人上升機制不夠健全,無形中制約了一些年輕工人的積極性。
“現在高技能人才年齡偏大,基本在40歲以上。”大慶油田第四采油廠第一油礦北三采油隊采油地質工孫雨飛說,“一個初級工成長為高級技師最快需要12年時間,而大學生畢業進入企業兩三年,還不具備相應的工作能力,卻能晉級工程師。”
哈爾濱電氣集團人力資源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工人職業存在社會地位不高、發展方向比較單一、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艱苦等問題,而且很多年輕人認為工人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安全等不是很有保障。
這影響了年輕人的職業選擇,后備力量缺乏。目前有的下屬公司一線崗位人員年齡結構偏大,許多生產崗位人員結構嚴重不合理,退休年齡段集中,技能傳承、技術工人斷檔風險日趨嚴重。
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發展,各類企業特別是工業類企業對高技能人才需求量急劇增加。從市場供求看,近幾年人才市場上,技術工人的求人倍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上,高級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達到2以上的水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中國制造以質取勝的發展道路僅僅開了個好頭,前方任重道遠。”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田浩榮呼吁,“建設一支一流的技術工人隊伍,需要讓更多的工人能靜下心來,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聰明才智,把技術工作干到極致,成為一個個稱職的工匠。”
新時代呼喚擦亮工匠精神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技術工人數量短缺和結構性問題日益突出,亟須提高工人群體待遇、地位和職業榮譽感,讓一線勞動者更體面,更有尊嚴。
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為大國工匠送來政策春風。專家呼吁,加快完善配套措施綜合施策,發揮政策的長期激勵導向和保障作用,讓技術工人有臉面,有身份,造就更多優秀的大國工匠。
提高待遇,讓技術工人共享幸福生活
實施工資激勵計劃,提高技術工人收入水平,成為一線工人們的熱切期盼。對此,兩辦《意見》強調,指導企業深化工資分配制度改革,鼓勵企業在工資結構中設置體現技術技能價值的工資單元,或對關鍵技術崗位、關鍵工序和緊缺急需的技術工人實行協議工資、項目工資、年薪制等分配形式,提高技術工人工資待遇。
“提高工人待遇,無疑是解決工人后顧之憂的根本辦法。” 哈電集團鍋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哈鍋建立了高技能人才培訓、使用、待遇一體化的考核評價體系,對高技能人才給予特殊待遇,高級技師、技師和專業科技人員享受同等待遇,每月給予400元~600元的知識技能補貼,激發技能工人比、學、趕、超的積極性。
提高技術工人收入水平,是否會加重企業負擔?海南大運河地產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技術工人是企業的財富,提高待遇會激發其創造性和開展工作的主觀能動性,這可以為企業創造更好的效益。
“對于企業來講,還需完善基于崗位價值、能力素質、業績貢獻的工資分配機制,強化收入分配的技能價值激勵導向,通過工人技能水平的提升帶來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海南大學教授王毅武說,國家還需加大對一線技能人才培養的資金投入,盡快出臺一些扶持激勵政策,以有效提高技術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實際收入,滿足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使其沒有后顧之憂。
營造氛圍,讓技術工人感受職業榮光
“街上那些漂亮的摩托車里就有我的簽名!”電視節目中,哈雷戴維森工廠的一位裝配工自豪地告訴兒子。“我們中國的工匠也應該有這種榮譽感,社會需要給予技術人才更多尊重與重視!”一位看過《大國工匠》的網友曾如是感慨。
“由于普遍缺少存在感,技能傳承、技術工人斷檔風險日趨嚴重。”哈爾濱電氣集團人力資源部相關負責人建議,社會媒體多宣傳勞模、先進人物的事跡,少宣傳一些所謂明星、小鮮肉的娛樂新聞,提高工人的社會地位,使“工人老大哥”能夠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樣立足于當今社會,沒有自卑,只有自豪。
網民“迥兒的圍脖”說,“勞動最光榮”在任何時候都不過時,尤其是在鼓勵創新的時代,每一個勞動者都應該受到尊重,每一位技術工人都能夠從勞動中感受幸福,感受到職業榮光,感受到社會的尊重。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同樣屬于不斷前行的技術工人。
(本文轉自鋼桶包裝網 僅作行業交流使用)